开启辅助访问

中国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中国结论坛 中国结艺网 串珠手工 查看内容

完成属于我的串珠之旅

2020-8-19 22:10| 发布者: 绳编艺术| 查看: 1142| 评论: 0

摘要: 作者:新阅读之全民阅读 我时常站在儿子的书柜前对着墨香阵阵啧啧感叹:“小时候,你姥姥要是像我给你买书这样给我买书,也许北大就不再是我遥不可及的一个梦。”把没有考入北大归结于小时候妈妈没给买更多更好的书 ...
作者:新阅读之全民阅读
我时常站在儿子的书柜前对着墨香阵阵啧啧感叹:“小时候,你姥姥要是像我给你买书这样给我买书,也许北大就不再是我遥不可及的一个梦。”

把没有考入北大归于小时候妈妈没给买更多更好的书,听起来颇有些无赖,也权当个笑话讲给孩子听。然而,当给儿子买的书一箱箱地被搬到家中,拆开包装摆到书架上的那一刻,我还是感受到了心底油然升起的羡慕,羡慕他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是如此美妙浪漫,羡慕他可以在有限的时间中通过读书历经无限的人生,羡慕他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阅读的能力和审美的心灵。


完成属于我的串珠之旅

我清楚地记得,人生中第一套属于我自己的书是大名鼎鼎的《十万个为什么》,那是我10岁的生日礼物,定价不菲,包装算不得华丽,但其画风和色彩从骨子里就透出科学理性的味道。一套书十余册,拿在手中百般爱惜,不忍释卷。至今仍记得当时的如获至宝,也还依稀感觉到那个冬天里它带给我的温暖和慰藉。今年五月中旬,惊闻叶永烈先生于上海长海医院辞世,倍感痛心。叶先生编著的《十万个为什么》在那个年代滋养了无数少年渴求科学知识的心,当真配得上“感动共和国”图书这样的称号。


完成属于我的串珠之旅

儿子的第一套科普丛书来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DK儿童百科全书,它包括了艺术类、太空类等多册单本。价格虽昂贵,然而我还是买全了。与这套书最初邂逅于北方图书城,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光是看上去就让人想占为己有。我和儿子分别站在近前,不约而同地伸出手去摩挲扉页相视一笑。他稍稍后退了半步,眯了眯眼睛,指着我手底下的《星空》悄悄地说:“妈妈,这幅画上能看到星际运转的轨迹。”我惊讶于他观察的仔细,因为我手下凹凸不平的颗粒感已经告诉我了这一点,他没有摸,却能清晰地传达出来。我挑了挑眉,表示我的疑惑,他却拉着我蹲了下来,用他的视角去看,果然看到处理后的画面,是油画手法中颜料的层层堆叠。


完成属于我的串珠之旅

这一点细微的审美感受,更加坚定了我要将它们打包带走的想法。我始终认为读书,读的不仅是文字、思想,插画的艺术性、排版的合理性、纸张给人的手感都是一本书整体“书格”的组成元素。Kindle始终无法完全取代纸质书带给人的阅读体验,因为它无法实现各种阅读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有人爱铜版纸,爱它的华丽厚重;有人爱线装本,爱它的古风悠然。娃娃们的绘本如果装进电子阅读器会索然无味,早餐后的桌边老人们戴上花镜翻看报纸杂志更是家中一道知识的风景线。时代变迁,沧海桑田,人可以选择阅读的媒介,反过来,阅读也可以品鉴人的悲欢。

在书非借不能读的时代,图书馆就成了夏天消暑纳凉、冬天围炉取暖的绝妙去处。熬到高考结束,神兽出笼,呼朋引伴不管不顾地玩儿上几天,没黑没夜地睡上几宿,却在半月之后第一次感受到了空虚。哪怕身边人再多,音乐再嘈杂,可聊过的话题,玩过的游戏却因为穷尽了思想而显得贫瘠,像燃爆了夜空的一朵烟花,繁华落尽,只看到一抹落寞的霞。

于是擦掉书桌上的浮灰,重新扎进了图书馆,在伟大的经典著作中徘徊,在漫长的文明岁月中穿行,借书卡上的记录猛增,头脑中的知识也成型,虽然两个月的时间对阅读来说实在不值一提,然而那种身处闹市却油然孤独的感觉倒真的不曾体会。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暗道,气自华倒也不必强求,言之有物倒是可以追求一下。


完成属于我的串珠之旅

真正实现阅读自由,还要算上了大学之后。母校的图书馆,是我多年之后仍然魂牵梦绕的地方。每年三月开学季,图书馆前大片的迎春花早已开放,静待返校的学子一睹芳容。待开学人潮过去,图书馆以她幽静的怀抱欢迎她的孩子,端详他们长大一岁后的面容。待到四月樱花季,我们不必去武大赏樱,图书馆后身的樱花不落下风,当然,这可能是因为师大学子带了重重滤镜观赏自家樱花的缘故。图书馆的建筑本身也是一首诗,夏日来临,图书馆外墙爬满了爬山虎,我们亲眼见到它们从嫩绿的叶芽长成浓翠的阳伞,像打翻了青绿的颜料罐子,将丝丝凉意沁入墙体。雨天还会顺着藤蔓滴答滴答地汇聚小小水流,适合发呆,适合说悄悄话,适合小憩片刻。九月开学季转眼就到,中秋前后,桂花的香气从图书馆一直蔓延到宿舍,路人顺手撸下一把,品其香,赏其色,不亦乐乎,赞不绝口。

于我而言,图书馆还承载了一段难得的追星之旅。考研那年深秋,考研形势严峻,复习过程艰辛,须禁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我和同学买好午餐早早地跑去占据有利地形,泡在图书馆里一待就是一天。偏巧这一天,遇到了“西安事变”剧组在图书馆取景,原本挂在两侧的牌匾都被红布遮了去,门楣上方原来“图书馆”三个大字也隐身了一般,取而代之的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各种名头牌匾。我看着图书馆因其古朴典雅,底蕴深厚而被借用入戏,觉得新鲜有趣,遂跑去看看班底如何,却和迎面走来的男主角在走廊里擦肩而过。后知后觉地发现,那居然是我彼时最为欣赏的一位演员。这事若是放到现在的追星圈,简直不可思议,居然连偶像来了自己的大学拍戏都不知道。可那时的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研书,偶然撞见了“少帅”来拍戏,也权当是老天看我复习辛苦,来个小插曲犒劳自己的。这文人骨子里的清高啊,是一点儿不落地承袭了下来,底气何在?全在书里。

其实,师大的图书馆和其他气质各异的图书馆一样,核心在于书,价值在于涵养了一代代的读书人。

毕业之后,我从一所学校迈进另一所学校,完成了身份的转换。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是本职工作,对自己来说却是持续的输出大于输入,时间久了,有些无以为继的恐慌。一重身份接着一重身份的转变,初为人母更是手足无措、不知轻重,过往经验全然无用的尴尬境地时时上演,曾经困扰过我的孤独和不被理解再一次排山倒海地袭来。有朋友说,你焦虑了,有前辈说,你抑郁了。我偏不信邪,决意要自我救赎。想来想去,出路只有一个——读书。


完成属于我的串珠之旅

于是从最喜欢的书开始看。王小波全集翻出来陪我聊聊,跟着红拂再夜奔一回;半小时漫画唐诗也来者不拒,有时看得兴起,翻翻资料还能写出一篇论文来;听影视原声听到铁血丹心,又满头大汗地把金庸全集搬上楼回炉一遍;看小说勾起了瘾头儿,又把藏书中所有的侦探小说拿出来,摆在地板上随机翻阅。今天点了柯南道尔,明天就换东野圭吾,后天看雷蒙·钱德勒,再之后重品阿加莎。看了小说还想看文学批评,把大学时期的专业课教材文论翻出来,读书的同时还能品评当时我的批注、老师的见解,一大波带着秦腔韵味儿的回忆朝我涌来。有时记忆中的味蕾细胞作祟,嚷着想吃肉夹馍、油泼面,我只能愤愤地将书合上,画饼充饥,望“馍”兴叹。


完成属于我的串珠之旅

就这样读着读着,灵魂好似重新净化了一遍,将焦虑、抑郁、浮躁、冲动、怨怼等都削弱至可忽略不计的浓度,被生活这条大河稀释过后,我的“病”竟也不药而愈了。神奇的文字,经过几千年来沧海桑田的涤荡,带给人圆满的力量,心若宽了,身便通达了,身心不二,古人诚不我欺。

近来,儿子已经读完了四大名著中的两本,《水浒传》正在进行中。对于八岁的男孩儿来说,看小说不仅仅是看热闹,有时出其不意,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他读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时候,跑出来抱住我的腰,往上使了使劲儿,松开我之后自己弯下腰去,大头儿朝下,重新抱住了我的腿,终究他没敢“拔”,只是感觉了一下。然后抬起头拍了拍手,说:“原来,倒拔是有着力点的。”听他嘴里说出这些物理化学天文之类的词,我早已不吃惊,但是我对于他“推敲”文字这件事,还是有些嫉妒。就像他更小一些的时候,有天跑来问我,“奎木狼是谁?”我强装镇定露出虚伪的笑容问他:“妈妈应该认识吗?”他想了想说:“应该吧,毕竟还是个挺有名的妖怪。”在他恨铁不成钢的眼神中,我得到了答案,原来是那个娶了宝象国公主百花羞的黄袍怪,儿子还加了句批注:“他还挺深情的”。

最近新买了套短篇小说集,30本带插画的硬皮书,王尔德的《画中人》、马克·吐温的《白象失窃记》等都在其中。我将其视作一套可传家的艺术珍品,在儿子面前献宝,他用了一个白天匆匆读完,闭上眼睛,长长地出了口气。我觉得囫囵吞枣不是什么好事儿,但他随机替我解了惑。他说:“妈妈,你放心,我这遍读得快,就好比你吃火锅涮毛肚一样儿,粗略过一下,之后我会跟吃大闸蟹似的,再一点点品读”。两代人的阅读体验就这样刀光剑影地交织缠绕,在我们彼此的人生中融为一体。

浩瀚宇宙间,每一本好书都是一颗明珠,涵养了月光的精髓和海洋的深邃。每位阅读者都是串珠人,用各自的人生做线,用生命的维度串起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珠串。它们或者被藏在深闺不肯轻易示人,只为自己独处时静静把玩,或者在适当的场合显于人前,彰显出主人不凡的学识和气度。我愿将这一生寄情于书,托付于读,完成属于我的串珠之旅。

文/刘鲁宁(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QQ|中国结论坛桌面|小黑屋|手机版|中国结论坛 | 服务条款 公安机关备案 京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22号 手机APP 侵权处理 热水器维修

GMT+8, 2024-4-23 19:30 , Processed in 0.10757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Email: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璇峰皢#鎹㈡垚@)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顶部